《我离家了,但……》又名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电影讲述一名失踪一个星期的13岁男孩,他受到父亲死亡触发,渴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与死亡和睦共处,但他的母亲与师长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电影于2017年秋季开机,而于2018年4月开始第二波拍摄,于6月杀青。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导演。
第6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
电影集合用心做网站,真诚到永远。本视频内容来自第三方网站,其版权归合作网站或第三方网站所有!
**电影 2019-11-17
看艺术电影完全不需要捋清故事,故事完全可以不重要,娱乐功能就更不需要了,艺术电影不需要故事,也不需要跟观众共情。导演在做技巧性的展示,这种技巧本身对于职业电影人来说,会比较容**到导演的能力和想法。在处理父亲缺失的家庭创伤故事,孩子演哈姆雷特和另一个不想要孩子的**,每一条线都是导演主题表达的论据,剪辑逻辑就以论据完成主题表达的方式进行,可以当成纯技术性展现的电影来看了。如何多看几遍,去分析它内部的剪辑逻辑,这片子就会“非常好看”。导演的空间构图,镜头内的叙事节奏和画面内的情绪流动非常的布列松,但她在调度、风格和表达上非常的现代,就像这位女导演站在电影大师的肩膀人又前进了一步。
迷宫中的站起来 2020-03-02
4.5,完全同意PeterCat。在中间一度忘记了声音的存在,意即首尾已藉由强听觉系统形成了通路,然后思考在声音较弱时如何与**影像相链接的问题。在哈姆雷特段落,我们看到了布列松主义的演进,一种迟缓的、迟缓到难以辨认的动作分解。
徐若风 2019-10-29
3.5 布列松《温柔女子》续篇——《躁郁妈妈》。前者属于看的懂但不好看,后者属于我基本看不懂了,但.....还蛮***。
TWY 2020-02-17
夏娜莱克与她永远的单车,真是美妙,一如既往的节奏与人物,散在影片各处却又隐秘地连结着,最感人的必属将影片拦腰截断的两组戏,它证明了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只可能是私人的,而艺术评论则是关于形式与道德不可分割的结合,是只有当一个人的情感被注入到世界中后才能生成的,于是两件看似无关的**爆发出惊人之力。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19-11-17
打扰了。有谁能给我翻译一下映后胶片老师在说些什么吗:)
圆首的秘书 2019-11-24
德国人对剧场真是有一种谜一般的深刻理解。演员何以达到真实,ta怎么可能比病人更确信身体的存在?这当然是德国表演艺术家(也许是从布莱希特到碧娜鲍许)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样,电影又何以达到真实?“当你被迫失去控制,真相才能显现出来”。也许表演哈姆雷特的孩子们达到了,也许逃跑在外的孩子也达到了,也许坏了的自行车和不想还钱的**达到了;也许当夏娜莱克真正放弃叙事、放弃表演、放弃控制的时候,她就真的达到了。也许当代导演最大的课题,就在于放弃。(发声器竟然《过昭关》了)
Ada的B计划 2020-03-04
4.5,富有趣味性地以多种形式探索景深与运动*率的联系。结尾的两场戏有所失谐,刻意地与最惊艳高光一场的对白对应,刺破了原本统一的情境组织方式。
欢乐** 2020-03-05
3.5;影像色调的冷感温柔与文本内容的淡漠疏离是反向的,这种内外反向拉扯赋予影片某种介于进退两难的区间,正如非常亮眼的发声器之反复出现,宛如一个残酷又幽默的标识——而无比焦虑躁动的生活啊,也正是这般尴尬或煎熬。
bloom 2019-11-17
比想象中更小一点,但省略呈现出这么强的情感,还是令人赞叹。
小易甫 2019-02-14
几乎是夏娜莱克的一贯*作,其实她的所有作品都适合放在论坛单元。如果说新柏林学派可以被视为一场未经协商的电影运动的话,那也一定是最站不住脚的美学等运动,连佩尔措格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