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集合为您提供一加一,在线点播,迅雷下载。
《一加一》又名同情恶魔、One Plus One、Sympathy for the Devil。
戈达尔这部审视1960年代末的反传统文化**的纪录片透过鲁瓦·琼斯和艾吉·克里夫的作品,观察了1960年代美国**高峰期间的“黑豹党”。其它重要的主题包括媒体的角色,媒体化的影像,一个逐渐转为技术统治者的社会,女性解放运动,**“五月风暴”,和语言的力量。镜头在三个主要场景间切换,其中包括在录音室的滚石乐队,影片还插入*** Democracy用涂鸦方式将社团组织和意识形态并置的画面。同事戈达尔还对西方文化中的**角色进行了检验。尽管他相信西方文化需要推倒重来,但必须通过抗拒精英分子知识化的途径才能完成。“只有一种方式进行文化**,那就是放弃做一名知识分子。”
电影集合用心做网站,真诚到永远。本视频内容来自第三方网站,其版权归合作网站或第三方网站所有!
censored dump 2023-07-30
at大光明。戈达尔“伟人”时期的实验作,很难脱离68关键年的**背景评价,就如果当作政治波普看,其能量超越反讽而风起云涌,我觉得音乐、政治、流行对戈达尔来说都是等价置换的符号工厂,影片就像是符号的真实荒漠:黑人废弃站剧场、安妮林中回答、滚石排练与小黄书音轨的互相覆盖,都暗示语言的空转,如果把全片看成不同原料调成的***,地摊书店段落就是一颗花椒,其辛辣不在于对**杂志封面的特写巡礼,或貌似《华氏451》bookmen的念书,而是特定口号和致礼被作为支付的通货,这是戈达尔最**眼光,他对左派的态度,就像安迪沃霍对****的态度,既依赖,又玩弄,就好像把电影本身当作间离效果的集大成。这对电影足够激进,但对艺术来说不够——在于戈达尔仍要作者对长镜头和剪接时序的确认,本片十段如果随机播放,会怎样?
唯一汗衫 2023-07-30
感谢豆瓣让我意识到我觉得这部电影无聊、晦涩和昏睡并不是我的问题。滚石当年为什么会答应戈达尔拍这么意识流的传记片,铿锵的鼓点、动人的歌声彻底沦为了戈达尔政治**拼贴诗的背景板,录音棚里那么才气*人、灵感迸发的场景又因为太冷眼旁观显得无比无聊。不明所以的政治文本机械念白只留下了一阵阵“我知道他在讲什么但我不知道他究竟在讲什么”的疲惫。可能不关心政治的人每次看恨国党阴阳怪气也是这种感觉。片尾字幕刚出现那一刻身后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欢呼结果没有得到任何附和,也不知道是来自一位滚石的乐迷还是戈达尔的影迷,但我发誓我清楚看到坐我旁边的女士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并咒骂了一句***。
莫呼洛迦-**上的青春在歌唱 2023-07-30
流行文化是文化菁英對庶民文化的統戰工具,拋棄知識份子的虛偽,庶民文化才能成為主流文化。 不論是反覆練唱、不斷變換編曲的滾石樂隊,還是從不同的底層視角反覆審視社會、叩問自我和手足,都在指向同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什麼才是更好的世界? 西方政治小說喋喋不休地講述著一個語焉不詳的故事;滾石樂隊重複又重複地演練那首看似自省實則傲慢的歌;黑人、記者、導演粗暴地對每個人進行引導式教育。 一和加的一覺醒、革新,最後再回到原點「我還是覺得第一版最好」、「我浪費了一個半小時讀了那本無聊的政治小說」。這就是人類意識演化過程的不斷循環的閉環。
Qtn 2023-07-30
我戈真是影史反沉浸第一人。片尾字幕走起时有同场影迷(歌迷?)拿出演唱会结束的劲头鼓掌欢呼,但鉴于电影最后一段戏并不是滚石玩音乐而是我戈阐述政治思想(并且情绪有点down),影院气氛一下就凝固了。而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前面被我戈的蠕动全景长镜头惊为天人感觉到摄入了cinematic**,后半段我戈便原封不动把同样一种拍法重复用了一遍,这是证明牛X镜头拍一次等于电影之神,拍一加一次就等于“二”吗?可能是。归根结底即便是我戈拍命题作文也会捉襟见肘出于不得已而水时长。但依然是对**敏锐的snapshot。 Viva *** Demo-cracy。没了。(@大光明)
十一伏特 2022-02-21
滚石乐队在创作排练歌曲《同情恶魔》,黑豹党徒在念诵埃尔德里奇·克利弗的《冰上灵魂》杀着白人女,戈达尔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在接受采访调查时只能回答“是”或“否”,旁白穿插念着借用世界各国元首姓名伪造的低俗侦探小说,书店里的店员在一边读着《****》一边殴打喊”Long Live Mao“的人质。 十个序列场景,近乎就是用十个长镜头拍完。互不关联,彼此拼贴,所谓”一加一“。如果找共性其实也有,那就是特定年代的混乱**。 电影原名是One Plus One,制片人改了剪辑换了片名并且最后追加了《同情恶魔》的完成音乐,因此被戈达尔在伦敦电影节当台殴打。即便如此,我看到的蓝光发行片源,还是挨打的那个版本……
马腾 2023-07-30
正如所述,这是一篇戈达尔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我看来,这和任何政治团体拍摄的政治电影并无太大区别(除了缺少所谓大师的文青味儿)。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毛或者有色团体或者《****》委员会资助拍摄的命题作文,我肯定会相信的。当然,你可以为其中的音乐喝彩,但那是滚石的,何不去听唱片?如果要说伟大的戈达尔拍出了滚石的制作过程从而使这部电影熠熠生辉,那我只能说拉倒吧,这制作过程的拍摄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么?平平无奇的记录而已,还不如去看乐队花絮。 对了,影片的男性凝视和男权说教也很令人反胃。
火箭箭体碎片 2023-07-31
喜欢直至结尾的合奏,喜欢映着歌词主题的片段在重复中不断完善的歌曲。但前面还是很多地方让我不适。比如看似all about ***但***只能在男性长而满是观点的提问后点头或者摇头,对照后面女性采访男性不管问题多短都能不知所云地扯一大通。如果说是为了讽刺现实而这么拍,就像《**》以讽刺男凝的名义拍出最男凝的画面一样,未免冠冕堂皇。
Rhodesia 2014-03-11
滚石排练穿插行为艺术=_=imdb trivia还是挺有趣的。真的基爷自传对这部电影评价实在太中肯了!
欢乐** 2023-07-30
声画的极致分离,声道甚至都是混合的,全不相干的场景被并置,然而细究歌词文本、涂鸦文本、旁白内容、采访段落的聚焦点,你会发现若隐若现的神奇主线——这就是全世界都在“**”的60年代,充满口号、血腥、**、思辨的年代,百舸争流**丛生;作为忠实毛粉,戈达尔一如既往站在左翼阵营,mao art发挥极致。结尾出现自省意识的自反和自嘲——电影是虚无的,鲜血被祭在飘扬的旗帜之下。
paradiso 2023-08-01
披头士是不是看了滚石联动巨巨推出排练纪录片才想拍Get Back排练大片啊那当年滚石歌迷太惨了为看排练还得牺牲一半时间忍受音画干扰接受政治教育,疙瘩太鸡贼了就跟片中书店里那个朗读的老板一样明知故犯就是要烦你!西方青年不懂也就算了我们党八股听得耳朵都要生老茧了好不好,我又要说了意大利**至少真诚。而且你这进步青年的电影里咋老把**拍得像**花瓶?电影公司有剪余素材么能不能重剪一个纯排练的纪录片,滚石上班倒是很认真一个歌排练那么多版本 ps Nicky Hopkins真不错啊 @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