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集合为您提供伊斯特河,在线点播,迅雷下载。
以下文字by lake David Barison 和Daniel Ross拍的一部长达189分钟的纪录片(2004)。Barison生于1972年,*******大学读哲学。Ross是Barison的校友,最初学物理,后来碰到Barison转哲学。因为热衷于海德格尔的警句,想让人们知道海德格尔的理论今天并不过时。So, 他俩03年买了一部DV,从伦敦出发,顺着Danube河流,拍下了这部 公路哲学片子。先八卦这么多,同时承诺,不主动谈电影结构,不拒绝谈获奖情况,对于叙述部分的正误不负任何责任, 接着看: The Ister是德国诗人Holderlin未完成的一部诗的标题,背景是Danube river。诗的开头是这样的:Now come fire! / Eager are we / to see the day。猜对了,电影也是这样开始的。第一个问...
电影集合用心做网站,真诚到永远。本视频内容来自第三方网站,其版权归合作网站或第三方网站所有!
Eco 2021-07-21
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的伴随物,也是对荷尔德林《伊斯特河》的伴随物。liquid image,在斯蒂格勒有关技术的访谈中交叉剪辑着沿着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的城市、历史与政治的影像,冷眼旁观的同时不避其诲。画面与斯蒂格勒、南希、拉巴尔特的访谈内容基本上是各说各话,这倒还好,但前后大量重复出现的镜头,影像的随意性,不明导演意图何在了。全片的镜头语言其实乏善可陈,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画面缓慢的变换(慢镜头的画面有正常变白再变回正常),模拟一种呼吸感,呼应了谈话所涉及的“停顿”与“精神”。全程盯着字幕走,真的是本雅明说的“分心感知”了。
fro🌈t 2013-09-05
断断续续看了几年终于看完了,今后应该还有机会重看吧
木牌 2016-12-27
看了很久总算看完了。学弟说的对!stiegler演技好,不像zizek那么浮夸,有空做个摘录。整个过程很有意思,会想到哎呀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私心打个5星
Dullhouse 2018-01-23
说到底还是问你追求的真相是否有能力承受,又是否能在否定后偃旗息鼓。尤其是关于自己的真相。
Eureka 2021-08-07
(在camera stylo,经导演授权的北京首映) **电影/公路电影,就电影而言很业余。影像重复得很多;几个章节之间、甚至伊斯特河的诗句与紧随其后的影像之间的关联性都比较弱;“呼吸”那段突然出现的实验性的处理有点浮于表面;文本与影像没有形成一种复调的对话关系... 缺点可以列很多,但是瑕不掩瑜。斯蒂格勒真的是个好老师,他生动的姿态、不徐不驰的讲述、时不时穿插的幽默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开篇的普罗米修斯拯救了全篇“故事”的匮乏,是真正的诗意担当 **电影真不适合大家一起看,应该自己慢慢看,时常暂停查查资料才好。三小时连续的哲学轰炸看得人太累了。
切 2011-02-09
荷尔德林的诗啊海德格尔的句,不如河边的野鸭子。哲学基础主义的全面失败也意味着这部电影的主题的溃败,只剩下了美学
Whimsicat 2018-11-22
学者拍的电影真不是给人看的,看电影比看书更累……至于艰深不艰深我觉得水平也就那样吧,但风景***配哲学课程字幕这个形式真的简直了……不盯着字幕看,你会跟着风景视*获得晕车晕船的生动体验昏昏欲睡;如果在神烦的风景背景下盯着字幕看,则会陷入巨大的压抑……
sirius_flower 2021-12-29
非常精彩的影像化讲座 通过斯老师的技术哲学阐释将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研讨班与他技术追问讲座里涉及的多瑙河作为**素材的基础 从黑森林的源头到下多瑙流域的古希腊城邦遗址 人类历史在其对地理自然的外化**进程中逐渐获得在神话**被爱匹米修斯所遗漏的techne。其中***、**尼亚和匈牙利等中下游国家的政治现状及其和米苏**的关系是另一条体现技术问题的地缘政治面相的线索。南希对技术与起源问题和拉库拉**对技术与国社问题的讨论作为深化和命题自反。这片子回头来看是对斯老师最好的纪念,对位法的多声部剪辑也意外的好,这片子应该常看常新
Lord Hammam 2022-03-12
然而德国再也没有海德格尔和荷尔德林了
隐形衣丢了 2018-05-03
野心有余,火候不足。要么公路沿河流记录,要么纯粹哲学**,要么斯蒂格勒个人传记(放在几个哲学家中是几个意思),要么探讨语言技术时间政治有自己的观点,不能掺着全都来又全都没说好。二十分钟就够了。或者适合放在咖啡馆书吧背景,没事喵两眼就够了。